RFID手持機的應用是根據RFID數據傳輸方式的不同而設計應用到不同的場景的。在RFID數據傳輸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個是電容耦合;第二個是電感耦合;第三個是電磁波傳播。
讓我們來看一下電容耦合,這種方式是利用電容的場變化原理來進行數據傳輸的,但是這種方式的局限性很強。它對閱讀器和標簽天線之間的距離要非常近,這樣才有電容效應,閱讀器電壓的變化才能使標簽識別到;其次,需要閱讀器和標簽天線面積很大,這樣才能提供足夠的傳輸能量。由于電容耦合技術弊端非常
多,現在已經很難看到這樣的應用了。
接下來談談電感耦合,這種技術是現在常見的RFID傳輸技術之一,使用廣泛、方法簡單,即閱讀器天線和標簽天線都是閉合線圈,根據他們之間的電感耦合進行傳輸。根據諧振頻率、匹配不同以及兩個天線之間的距離,可以計算出兩個天線之間的耦合系數。閱讀器在傳輸數據的同時,能量也可以傳輸給標簽。此種電感耦合的工作方式,一般都是近場通信技術。正常情況下標簽的工作距離為10厘米左右,只有非常特殊的情況下可以工作到1米左右的距離,如15693協議(13.56MHz)下在門形天線的工作環境中距離的標簽讀取。電感耦合的傳輸方式使用于各種頻率,包括從低頻到超高頻的所有頻率。在超高頻的應用中,有許多環境中需要近場的應用。最簡單的實現方式就是用近場的閱讀天線配合近場的標簽天線。
最后我們介紹一下電磁波傳播。電磁波傳播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反向散射電磁波傳播技術,另一種是主動收發技術。這兩種技術都是利用電磁波的傳播,都可以遠距離工作,一般工作距離都可以超過3米,最遠可以到達幾十米或上百米。其中反向散射技術多應用于無源超高頻技術,其特點是標簽為無源,其能量從閱讀器輻射的電磁波中獲得。當標簽對閱讀器進行通信時,閱讀器不能停止工作,要不停地向標簽發射射頻載波,標簽通過調制并反射閱讀器的射頻載波使閱讀器接收到標簽反射的數據。這種利用反向散射技術的無源RFID技術一般標簽成本最低,工作距離為8米左右,只有在非常特殊的環境中可以達到20米左右,舉個例子,如在車輛交通管理中,使用超標發射的大天線可以達到20米左右的距離。主動發射或者雙工發射的技術,主要用于有源標簽的應用中,其特點是每個標簽都有一個有源的收發器,其能量不來自閱讀器而來源于自身攜帶的電池。當閱讀器發出命令后,標簽主動發出應答。該技術有較遠的通信距離,讀取穩定性強,但是價格貴,且由于電池的原因壽命短,同樣由于電池的原因其高低溫環境的要求很高。